春季攝生消息

春季攝生消息
(春季攝生消息, 春季摄生消息) 攝養方術。 春三月,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 信步廣庭, 披髮緩行, 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 與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 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肝木味酸, 木能克土, 土屬脾主甘, 當春之時, 食味宜減酸益甘, 以養脾氣。 春陽初生, 萬物發萌, 正二月間, 乍寒乍熱, 高年之人, 多有宿疾, 春氣反致, 則精神錯倦, 宿病發動。 又兼去冬以來, 擁護薰衣, 啖炙炊火尃, 成積至春, 因而發洩, 致體熱頭昏, 四肢倦怠, 壅隔涎, 腰腳無力, 皆冬所蓄之疾。 常當體候, 若稍覺發動, 不可便行疏利之藥, 恐傷臟腑, 別生餘疾。 惟用消風和氣, 涼膈化痰之劑, 或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 飲食調停以治, 自然通暢。 若無疾狀, 不可吃藥。 春日融和, 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 過攄滯懷, 以暢生氣, 不可兀坐以生他鬱。 飲酒不可過多, 人家自造米麵團餅, 多傷脾胃, 最難消化, 老人切不可以饑腹多食, 以快一時之口, 至生不測。 天氣寒暄不一, 不可頓去棉衣。 老人氣弱, 骨疏體怯, 風冷易傷腠理, 時備夾衣, 遇暖易之。 一重漸減一重, 不可暴去。 劉處士云: 〝春來之病, 多自冬至後半夜一陽生。 陽氣吐, 陰氣納, 心膈宿熱, 與陽氣相衝, 兩虎相逢, 狹道必斗矣。 至於春夏之交, 遂使傷寒熱時行之患, 良由冬月焙火食炙, 心膈宿痰流入四肢之故也。 當服祛痰之藥以導之, 使不為疾。 不可令背寒, 寒即傷肺, 令鼻塞咳嗽。 身覺熱甚, 少去上衣, 稍冷莫強忍, 即便加服。 肺俞五臟之表, 胃俞經絡之長, 二處不可失寒熱之節。 諺云: “避風如避箭, 避色如避亂。 加減逐時衣, 少餐申後飯”是也〞。 春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發生之令, 毋覆巢殺母破卵, 毋伐林木。 《千金方》云: 〝春七十二日, 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金匱要略》云: 〝春不可食肝〞。 為肝旺時, 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養生論》曰: 〝春三月, 朝梳頭一二百下, 至夜臥時, 用熱湯下鹽一撮, 洗膝下至足, 方臥, 以洩風毒腳氣, 勿令壅塞〞。 《雲笈七籤》云: 〝春正二月, 宜夜臥早起, 三月宜早臥早起〞。 又曰: 〝春三月, 臥宜頭向東方, 乘生氣也〞。 〝春氣溫, 宜食麥以涼之, 不可一於溫也。 禁吃熱物, 並焙衣服〞。 《參贊書》曰: 〝春傷於風, 夏必飧洩〞。 《千金翼方》曰: 〝春甲乙日, 忌夫婦容止〞。 又曰: 〝春夏之交, 陰雨卑濕, 或飲湯水過多, 令患風濕, 自汗體重, 轉側不能, 小便不利。 作他治必不救, 惟服五苓散效甚〞。 〝春三二月, 勿食小蒜, 百草心芽, 肝病宜食麻子〞。 (見《遵生八箋》)

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 2013.

Игры ⚽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

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
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